中國用一帶一路拉攏盟友 債務令經濟壓力雪上加霜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台北17日電)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滿10年,學者分析投資基建、強化區域經濟合作上多有建樹,美中摩擦也成中國拉攏盟友的利器,然而龐大的債務壓力不只對盟友,也令中國經濟問題雪上加霜。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與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拉開「一帶一路」帷幕。10年過去,這項以經濟為主體的戰略,成為習近平任內最具代表性的政策,然而在看似風光的背後,卻也映照出嚴峻的挑戰。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國臣接受中央社採訪時分析,當初「一帶一路」提出時,設定了「對外投資」、「基礎建設」,並在經濟合作的基礎之下,與沿線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區。
他表示,如果就對外投資金額與計畫,以及簽署意向書或是實際落實合作的國家數量,那麼當初訂下的戰略目標確實達成,甚至是超越。
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張弘遠告訴中央社,「一帶一路」從提出以來,大致分成了3個階段,前3年偏向「制度實驗」,為了解決國內生產過剩、新疆治理壓力,因此大量的中國企業赴海外投資,中國也向其他國家積極示好。
第2階段則是2017年前後,隨著國際情勢轉變、美中貿易戰開打,「一帶一路」不再只是經貿策略,而是成為突破美國經濟封鎖與政治聯盟的平台。
2020年之後則逐步進入第3階段,全球經濟不振加上去全球化,「一帶一路」成為了連結中國的製造業與勞動力、煤、石油等資源相對豐富國家的重要策略,並且成為拉攏「非美國價值」國家的手段。
王國臣也提到,美中貿易戰確實加速了「一帶一路」的進程。
他提到,在美中貿易戰之前,中國對外投資情況確實在萎縮、降溫,主要的原因是北京逐漸注意到這個戰略成為了一個錢坑,「中國大規模投資、借貸,對於開發中國家而言債務不斷的擴大,但對於中國而言同樣是壓力,因為拿出去的錢收不回來,進一步對於自身的經濟造成壓力。」
然而,這樣的情形在美中貿易戰爆發之後有了轉變,原本看似稍微降溫的策略又再加速,並且轉變成為打造「一個世界,兩個體系」的核心戰略。
王國臣說,中國今年擴大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除了是適逢10週年、過去3年受疫情所困,更重要的也是為了對抗美國而做宣示。
過去10年,許多歐美國家批評「一帶一路」已成為「債務陷阱」,不少地區的居民也對於中國投資與建設反彈。此外,近期義大利是否要續簽「一帶一路」更成為國際關注焦點。
王國臣分析,義大利的考量顯示出在這樣的制度下與中國貿易並沒有獲利,而對於部分開發中國家來說,如果債務等問題無法解決,那麼隨著時間,誘因會越來越低。
然而,他也強調在美中對抗的情況之下,仍會有不少國家會持續與中國維持「一帶一路」的協議與合作,然而也會出現一些國家搖擺於美中之間,包含向雙方要求貸款放寬、債務減免等。
張弘遠表示,在債務壓力的影響之下,有些國家已經找到處理與應對的方式,像是印尼,因此可以持續推進相關建設。然而整體而言,面對一帶一路引發的債務問題,中國大致上會採取兩個方向,如果是有特殊的戰略位置與目的的建設,這些債務可能會概括承受;另一個則是延長債務期限,藉此尋找更多的投資者,共商共建。
他說,在現今的情形之下,地緣政治對抗性越強的地方,中國越不可能放棄或剔除已經簽屬一帶一路協議的國家,「這些債務對他而言都是戰略統戰的必要成本」。(編輯:周慧盈)1121017
- 2024/01/22 13:41
- 2023/10/17 17:05
- 2023/10/17 16:54
- 中國用一帶一路拉攏盟友 債務令經濟壓力雪上加霜2023/10/17 15:08
- 2023/10/17 09:52
- 2023/10/17 08:0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