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李朝儀 綜合外電報導)台海緊張局勢升溫,經濟部次長陳正祺接受外媒專訪表示,台灣正貯備關鍵物資,以因應中國可能的對台封鎖行動及台海爆發衝突。事實上,紐時先前也曾撰文指出,美國欲將台灣變成巨大武器庫以因應台海生變。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8月初訪台,中國藉機片面發動軍演、發射導彈,意圖建立新現狀,危及台海與區域和平。
陳正祺接受英媒泰晤士報採訪時表示,台灣已開始貯備糧食、能源以及各項關鍵物資,包括製造業所需物料,以因應中國可能的對台封鎖行動及台海爆發衝突。他進一步透露,相關系統已建立,且每月盤點庫存;糧食、關鍵物資、礦產、化學製品、能源等庫存都必須能支撐一段時間。
陳正祺指出,受疫情影響,台灣建立關鍵物資貯備的速度在過去兩年放緩,但近幾個月速度已回升。他並未透露台灣的個別物資儲量需多大,才足以應對北京的封鎖或攻擊。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則告訴該報,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順利進入第3個任期,中方料將加大對台灣的脅迫和威嚇力道,以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中方將強化所謂的「反台獨」行動並推進「統一」。北京將運用威嚇脅迫、灰色地帶活動及國際法,干涉或阻礙台灣與國際社會的互動和合作。
報導指出,儘管與中國的政治關係緊張,台灣有大量對中貿易。對此,陳正祺回應,「中國是我們的最大貿易夥伴,這是事實;中國是世界最大工廠、最大貿易國,這也是事實」,他坦言,基於上述事實,「我不認為短期內我們能徹底與中國脫鉤」,並稱這樣的想法「不實際」。
事實上,中國自8月以來的對台軍事威嚇,更加重國際與論的抨擊,歐美政府進一步強化對台灣的支持力道,美國總統拜登更四度表示若中國武力犯台,美國將出兵防衛台灣,而白宮也從先前出面澄清,到此番指明,拜登意思表示「很明確」。美國政府儘管強調「一中」政策不變,但對台政策已有自「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之勢。
隨著台海情勢變化,美國國會也進一步推出「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集結數十年來友台政策與主張,其中重點之一在於台灣軍事防衛能力,其中包含未來5年台灣可獲得6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036億元)的無償軍援、在軍備移轉上以主要非北約盟友同等方式對待台灣。為了加速國防相關法案能儘速放行,美議員將部份內容包裹到美國2023年國防預算法案中,以求能儘速通過,因應台灣所需。
甫落幕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也獲得相當進展,美台商會指出,預計台灣與美國將加強實質性訓練,並納入美國海、陸軍及互通性訓練,部分共同訓練預計明年登場。
美媒紐約時報5日也以「美國欲將台灣變成巨大武器庫」為題,引述美國前任和現任美國官員指出,台灣需要發展不對稱作戰能力,以抵禦中國入侵並支撐到盟友來援,紐時說,為了讓台灣變成布滿武器、攻打代價高昂的「豪豬」(porcupine),美國官員試圖要台方多訂較小型及機動性高的武器,打造「島嶼防禦」體系,以對抗在常規武器方面具壓倒性優勢的侵略者。
就在上月,美國跨黨派友台議員也提將《加速對台軍備轉移法》(Accelerating Arms Transfers to Taiwan Act),法案包含要求美國優先提供「超額防衛物資」給台灣;美國防部應運用「特別防衛採購資金」,提前採購台灣可能需要的軍備,此舉最多可縮短2年交貨時間;此外,也要求修改1961年《援外法》,授權美軍在台儲存彈藥及軍備。
台灣當局已開始積極儲備關鍵物資,美國國會、行政部門也開始更近一步的為台海可能生變做出準備,中國將如何應對?未來台海乃至區域情勢如何走向?全世界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