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社會組 綜合報導)台大經濟系系學會選舉的歧視政見風波,震出了社會對所謂台灣最高學府的失望,引發了撻伐學生、阻其職涯的各種議論。對此,台大經濟系助理教授蘇軒立有感而發表示,歸根究底,恐怕是教育失敗,環境不平等,才養出了這樣的心態。
蘇軒立22日在臉書表示,該系近日遭炎上,有幾點想譴責,但分析過後,發現大人、社會,乃至整個教育體系都難辭其咎,「這麼一想,就譴責不下去了」。
首先,學生不把選舉當一回事,四組中有三組候選人的政見都在開玩笑。但反觀2022台北市長選舉,12組中也「不乏不正經的政見」,重建海霸王、淋巴操、陽明山開賭場,還有上次的蜂蜜檸檬。「畢竟他們花了150萬在公開場合講X話,而且總統候選人可以講挖石油與蓋Disney,現實社會就是這麼運作地。」
第二,18歲的成年人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蘇軒立嘆,日前剛完成高三入學口試,發現18歲的心思其實仍不脫孩子,「沒有人真的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他分享,外國同事對台灣高中生從早一路上課到晚上、被學科與考試佔據的生活感到相當訝異,以致眼界狹隘。「我們該問的是,為什麼會把18歲的成人教得像小孩一般?」
第三,這兩名學生,充滿歧視、不懂平等,該罵。然而,蘇軒立提到,平等要從環境學起,在有著多元種族、性別的成長環境中,才能學會真正尊重彼此的異同。但,台灣對特定東南亞國家、外籍勞工仍多歧視,從日治時代起設立的單一性別高校,也減少了與異性交流的機會。在這樣的環境中,如何好好推動種族平等、性別平等?
蘇軒立坦言,對於性平與言論自由的無知,常常出現在台灣學生選舉上,如去年性平委員會學生委員的政見,顯見這並非個案,而是教育沒做好,社會沒有提供適當環境,絕非教科書沒寫或考試沒考。
蘇軒立指出,在責備他們時,我們必須反思的是,真正的問題根源,其實是整個「社會環境的不平等」和「僵固的流動性」。
台大經濟系學會正副會長選舉,四組候選人的政見(圖/台大經濟系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