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朱明珠 綜合外電報導)短影音崛起,從TikTok開始一路延燒到Facebook、Instagram等各大社群媒體,已成為時下主流,不只大人愛滑,連孩子們也上癮,但這看似日常的行為,不僅造成許多「抖音腦」(TikTok Brain)的出現,還會傷害孩子大腦與長時間專注力。
根據華爾街日報引述貴州財經大學與西密西根大學的最新研究,YouTube與抖音(TikTok)的短影音,讓觀看者產生「上癮」行為,甚至出現「抖音腦」的情況,而這現象是由於長時間觀看短影音造成的。
從腦科學來看,大腦喜歡追求新知,因此當「學會新事物、成功解決問題」,大腦都會分泌俗稱快樂激素的多巴胺,而短影音能提供的「短暫的刺激」,只要經鬆動下指頭、不用動腦,這些快節奏的影音不斷輸入大腦,大腦不斷釋放多巴胺,感到快樂與滿足,會讓觀看者產生上癮的情況,也使他們更難從是「無法立即提供快樂、滿足感」的活動,這就是俗稱的「抖音腦」。
換句話說,但當日後碰到困難、從事大腦無法立即獲得快樂的行為時,例如學習和閱讀,孩子容易失去耐心,不僅影響正確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專注力也會越來越短。此外,孩子因大腦發育未完全,前額葉尚未成熟,因此比成年人更容易成癮。
除了影響專注力等問題,身心科李旻珊醫師提醒,短影音大多是透過手機觀看,若大量、長期暴露於手機的藍光下會影響「睡眠」,睡不好影響甚大,包含:長不高、記憶力不好、注意力不足、自律神經失調。
而唯一能夠解救這些成癮孩子的解方就是父母,例如需在父母監護的情況下,才允許孩子使用,並於社交媒體上設立年齡,以便只能觀看到適合兒童的視頻,以及設定觀看時間限制來管理使用這些社群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