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太愛買ETF,如今規模已突破3.2兆元創下新高,上周金管會主動發出警示,要提醒投資人注意風險。市場專家認為,主管機關基於本職及善意,示警是正確的。但金管會此示警動作很罕見,舉動頗令人意外!不免讓人揣測背後似否還有其它用意或考量?
金管會在上周二(7日)例行記者會中發布新聞稿,針對最近交投很熱的ETF,建議投資人要留意產品面及市場面二大風險。風險一:ETF商品種類多元,屬性與風險亦不同,投資前應考量自身投資理財需求及目標。風險二:買到高溢價ETF的投資人易虧損。
緊接著,上周四(9日)證交所也發布新聞,再次強調要投資人在投資ETF時,在產品面及市場面的兩大資訊上必須深入了解。產品面部分,要挑選符合自身投資需求及相關風險承受的ETF。市場面部分,應注意買賣報價、交易量等,在基本市況報導網站可找到相關資訊,投資人要能善加參考及運用,以降低投資風險。
金管會及證交所兩大證券主管機連袂提出示警,動機令人不解?因為,過去股市有巨變時,政府大都是出面信心喊話,表示台灣經濟基本面仍佳,要股民不用太擔憂。即使當沖交易過熱,甚至引發許多鉅額違約交割,主管機關也不曾出面提出重大示警。
金管會的示警,網路上已出現各種揣測,包括,「這很明顯是在做空」、「已經示警了,快逃吧」、「看來要打壓ETF了」、「金融大風暴,準備上演?」、「現在示警是要推卸責任?」、「這些ETF誰准許它發行的」、「核准、警鐘自撞的單位」、「扶植ETF拉抬台股,業者高配息走火入魔,現在開始擔心了」、「還不是因為定存太低」等。
不過,雖然網路盛傳各種揣測,市場專家還是認為示警有必要。投信投顧公會指出,金管會應只是想做投資人教育,畢竟ETF種類很多,擔心投資人沒有弄清楚。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也表示,ETF有流動性風險、下市風險等要注意,示警尤其必要,主管機關基於本職及善意,示警是正確的。
投信法人就說,今年全球金融市場受通膨與升息影響甚鉅,市場波動度也提高很多,很多投資人紛紛將資金轉往高股息的ETF,而且ETF受益人持續創新高,讓高股息ETF成了台股市場的新戰場。
ETF 到底有多熱?金管會統計,截至9月底止,市場已有237檔ETF掛牌交易,規模超過3.2兆元,而去年9月同期,國內ETF僅有216檔,規模僅有2.1兆元,短短一年規模擴大高達1.1兆元。
投資人買ETF有多瘋狂,由今年最紅的復華科技優息(00929)來看就知道,上市不到5個月受益人數就成長26倍、受益人數破45萬人,成為今年受益人數成長最多的ETF。更讓人驚奇的是,成立半年內規模就衝破1,000億元,是台股史上最速達千億規模的ETF。
再者,從ETF受益人數來看,2020年全年受益人數增加80萬人,就已創下紀錄,2021年受益人數大增160萬人,讓受益人數來到335萬人,而根據集保最新統計,目前台股ETF受益人數已來到584萬餘人,累計今年來增加人數就達168萬餘人,今年台股ETF受益人數可望突破600萬人,再創新高紀錄。
不過,最近2年ETF受益人數及規模都大幅成長,但成交金額成長幅度卻不成正比。證交所資料統計,2020年受益人數大增80萬人,當年度ETF成交金額由2019年的2.08兆元,2020年來到2.83兆元;2021年受益人數大增160萬人,當年度成交金額為2.45兆元,不增反減;最近2年受益人數大增近250萬人,但2022年成交金額2.93兆元,今年前10月成交金額為2.73兆元,成長幅度與受益人及市場規模,增加情況明顯不成正比。
大部份投資ETF者大都抱持長期投資為主,這就是ETF成交金額成長幅度不如受益人數及規模的原因。金管會擔心投資ETF民眾及規模增加速度太快,怕民眾了解不夠而出現虧損,適時提出示警可以理解。但短短一年ETF規模就大增超過1兆元,在資金可能出現排擠效應下,是否會對金融市場資金的流動、股市動能、證交稅收來源造成負面?或許這些都是金管會提出示警的背後考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