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現代人最普遍的文明病之一,雖然不會有立即的健康危害,但長期失眠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身體慢性發炎、記憶力和注意力減退等風險,有些人對就醫有所顧慮,會借助酒精來助眠,但身心科醫師提醒,酒精的助眠效果非常短暫,長期喝酒助眠,恐惡性循環為嚴重的失眠。
沈太太69歲是退休2年的公務人員,自認為還算懂得安排退休生活,只是近半年愈來愈不好睡,有時甚至整晚都睡不著,但嚐試各種營養品和偏方,仍很難入睡,整個人消瘦一圈外,也沒意願出門與朋友社交。
許多人因為對就醫有所顧慮,害怕被貼上「看精神科」的標籤,或是擔心依賴安眠藥,而選擇忍受失眠的煎熬,然而,這其實是對精神醫療的誤解。
當你向醫師求助時,他們的首要任務是進行「評估與討論」,醫師會仔細分析你的失眠狀況,找出可能的原因,並根據你的情況提出改善建議,這些可能包括生活習慣的調整、非藥物治療方法,或在某些情況下的藥物治療。
有時候,這些看似簡單的「睡不好」症狀,其背後可能甚至隱藏著更需關注的健康問題,如睡眠呼吸中止、胃食道逆流、憂鬱症、酒精成癮、甲狀腺亢進或自律神經失調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范瓊月提醒,國內有高達五分之一的人口正與失眠抗爭,偶爾的失眠可能只是生活壓力大或變動較多的暫時反應,這時身體自有其調適機制,不必太過擔心,但若是長期與失眠為伍,那可就不是小事了。
范瓊月說,長期失眠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身體慢性發炎、情緒低落、耐性喪失、記憶力和注意力減退的風險,甚至影響工作表現和家庭生活,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所以,當「不好睡」困擾你超過一個月且影響你白天的狀態時,應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早日找出睡不著的根源。
另一個案例是一名46歲職業婦女工作和家庭兩頭燒,壓力大到頻頻失眠,喝紅酒助眠,越喝越多,睡前要喝下一整瓶才能入睡,凌晨醒來卻又睡不著。
對此,健康醫療網引述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身心門診醫師林靖容說法,酒精是中樞神經抑制劑,飲酒確實可以縮短入睡時間,讓人誤以為喝酒可以幫助睡眠,但實際上,酒精的助眠效果非常短暫,在後半夜反而會增加淺層睡眠和清醒的頻率,醒來又失眠,長期喝酒助眠,恐惡性循環為嚴重的失眠。
林靖容說,經身心診談後,診斷該婦女因長期失眠及壓力,已出現憂鬱和焦慮症狀,醫師要求該婦女不能再喝酒助眠,改為適當劑量藥物調整情緒及睡眠,並叮嚀要按時回診,依據她的狀況調整藥物及安排心理治療,從生理和心理緩解她的酒精依賴,三個月後,該婦女不但戒除酒精,白天的情緒和專注力也有所改善。
林靖容強調,酒精飲料早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有致癌風險之虞,世界衛生組織亦指出任何程度的飲酒對健康都是不安全的。除了影響肝臟、心臟、腸胃、腦等器官,罹患癌症的機率也會大大增加,也可能會出現憂鬱、妄想、幻覺、認知功能退化等精神疾病。
林靖容提醒,失眠的原因很多,包括偶發性失眠、精神壓力、身體疾病、服用藥物等,喝酒無法解決失眠問題,應及早求醫,找出睡眠障礙源頭,才能解決失眠困擾。